在地理學習的課程中,擁有四年級「地方探究」課程的基礎。五年級的孩子進一步學習本國地理。在語文能力方面,孩子到了五年級,識字量與閱讀理解能力達到一定水準。從這一年開始,孩子要在單一主課程中,學習做專題報告。
學習地理一直有二個主要結構,分別為地形和行政區。主課程以地形為骨架,引導孩子認識山海島嶼。行政區就由孩子的專題報告來呈現。孩子在專題報告中發展幾個向度,首先是蒐集書面資料。當孩子選定行政區,我們一起到區域圖書館找資料,教孩子用電腦查詢關鍵詞、記錄索書號以及如何在書櫃中找到孩子到的書。華德福的孩子甚少接觸電腦,我特別觀察孩子學習查詢電腦的情形,有孩子已經很熟練查詢系統,也有孩子第一次接觸,觀察老師教其他同學如何使用之後,也很能快地使用滑鼠、注音打字、拉選項與搜尋。讓我感覺到,電腦工具的使用是一項技能,孩子很容易上手,而且一旦學會,就是會了。找到書之後,孩子安靜地閱讀,或小聲討論如何選材。每位孩子都借了幾本相關書籍做為他的書面資料參考。
第二個向度是實地考察。孩子在書上獲得對該地的資訊,藉著家庭旅遊,實地走訪該地,親自感受當地的風景、文化、飲食等特色,記下親身經驗。有孩子特別喜歡傳統米食轉型創意食品,也有孩子對道地美食大失所望。從描述中,發現孩子的感官是全面的,不侷限於該食物,還包括店家環境、氣氛、排隊等等感受。除了書面呈現,孩子也嘗試手繪他們實際走訪的景點,以大圖呈現在觀眾眼前。鮮明的主題和色彩,引起台下的師長孩子們頻頻發問。
第三個向度是家族訪談。近年來,島嶼記憶逐漸被重視,人們認識到,自我意識關涉到自我認同,自我認同深刻連繫著家族認同。這與華德福教育中,「自我」的養成有著密切關係。在華德福教育的課程結構中,從各個領域教導孩子認識自己(包括種族、文化乃至於世界的發展)從哪裡來?怎麼成為現在?在這個思維架構下,家族記憶成為地理學不可或缺的一環。一開始請孩子選擇行政區時,就引導孩子跟家長討論,選擇擁有家族記憶的地區,進而訪問他的家人,對該地的印象。有孩子選母親幼年的故鄉,為大家分享母親幼年常常吃麵、玩遊戲的巷口。有孩子選家族常常旅遊的地區,與父親一起回憶數次出遊的情形。或是透過訪談,發現父親為何鐘情於該地。也有孩子選外婆的祖厝所在地,聽外婆描述當地早期原住民的生活風貌。因此,地方不再是客觀的資料,它有了回憶、有了情感。
五年級植物學課程,孩子曾經創作人生第一本故事繪本。這次地理學報告,孩子將講稿製作成一本精美的手縫書。穿上一襲整齊的襯衫或套裝,雙手捧著努力二個多月的成果,看著台下滿滿的觀眾。相信此刻,孩子都真切地感覺到自己與整個場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