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2011

[2011]【學習分享】孩子的圖會說話



【學習分享】孩子的圖會說話  by 大角羊

在所有華德福教育的藝術活動中,我認為濕水彩算是最需要等待,卻也最能看見孩子內在轉變的學習。音樂需要天份,加上個人努力不懈的額外練習;而手工,則需要更多鼓勵,持恆的意志與決心。當繪畫成為「藝術」之一,展現的是更深層、抽象的精神思維,已超越普眾對表現技法、構圖等直接性的分析,以及單純的喜好評斷;對於濕水彩繪畫,除了興趣,更期待孩子能在過程中發展出對「美感」的欣賞及「感受」作品傳達的能力。我想無論音樂或繪畫的陶冶,都是讓孩子增添在未來的生活中的樂趣,而不是為了成為專精某領域的「藝術家」。


    三年級的這班,今年加入了年齡稍長的新同學 - 小宗,猶記第一堂濕水彩課,他努力展現熱情,對我說他喜歡畫畫,也曾學過畫。「那很棒!」我說。只是,接下來的過程,我就知道他確實喜歡畫畫,但缺少陪伴與引導。而值得慶興的是,他總是很勇敢地表達自己想畫的內容,也能專注在其中。每回他完成時,臉上顯露的滿足笑容,讓我知道他相當享受著這樣的過程,且滿意自己的作品。因此,當引導全班孩子欣賞和分享時,大家都能找出他作品中的優點,給予衷心讚美;我認為讚美和接受讚美,以及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也是濕水彩課裡重要的學習。在這樣的課堂裡,沒有比較、嘲笑,也沒有好與壞、像與不像的區別;每一件畫作,都是大家投入時間,且不會重複表現的成果,所以每一件作品,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長處。這是我努力傳遞給孩子內在,盼伴隨他們成長的祝福之一。

曾經一位師長與我分享:其實帶孩子畫畫,只要給他紙和工具就行了。某個程度而言,確實是如此;不過我當下的念頭是:那老師們除了陪伴還能做什麼呢?說到陪伴,已經有無數父母和教師,曾問我近似的問題:該如何引導和陪伴孩子?無論繪畫、說故事或其他活動,我都會依孩子的需要,提供他們需要的方式。這些方式可以回歸人智學的氣質說,或孩子發展論等論述探討,但多數的家長或教師更關心的卻是「方法」,有效且快速的方法。為此,我對大家的問題,總感到相當有趣。何妨給自己和孩子一個機會!許多事物,自己經歷過就會知道;所有的想解開的「答案」,其實都在孩子身上。所以,我讓自己的知道,都是先做過後才會說的。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父母或教師都已經在示範,更進一步當然需要提供引導。引導的方式,來自我們對觀察孩子的經驗,以及瞭解他們能力;而首要的,則是彼此的「信任」。過度的期望會形成「壓力」,成人更需要的是自我期許;也並非擔心未來,從來事情並不會因此解決。回到教學面,當孩子信任老師,課程所傳達的內容就會內化;當教師信任孩子能做到,他就會有所成長!因此,我面對新加入的孩子時,就是給他充裕的時間,相信且認同他目前能做的事,直到他能信任我,願意接受我提供的引導,且一次調整一項作法:從水份控制、刷色的方向,再到色彩融合。然而重要的是,在繪畫的過程中,不需一直提醒,就只是讓他專注的進行,我會等適當的時機,再告訴他可以嘗試的方式。

    孩子的圖會說話,當看到小宗的濕水彩作品,在構圖、色彩上的轉變,呈現著他內在趨於穩定的力量;而我發現,他的手工作品同時變得更有序,工作本記錄的字體也整齊許多,當然這顯著成長,多歸功於HY導師耐心地循循善誘。有趣的是,這些穩定的轉變,我已在他的畫中看見了!期許他繼續愉快地創作,我想他在繪畫中展現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註:請欣賞小宗真誠、活潑的濕水彩作品







1 則留言:

Lon 提到...

讀大角羊『孩子的圖會說話』之感言!

無論音樂或繪畫的陶冶,都是讓孩子增添在未來的生活中的樂趣,而不是為了成為專精某領域的「藝術家」。

大角羊如此的一番話真是有如當頭棒暍!
試想當了孩子的爹那麼多年了,如今悶心自問,
當初讓孩子學那麼多才藝,到底是為了孩子好,還是為了完成自己從小所未能接觸的遺憾呢.

每當孩子對某一項才藝展現除疲態,意興闌珊時,做為父母的我們總是認為孩子想偷懶,我們付出許多金錢及心力,不但不知惜福,反而有種不心甘情願被迫的模樣.

如今回過頭想想,孩子所去學的才藝本來就不是發自內心想要學習的東西,而孩子的父母就像亂槍打鳥一般,想用如此的方式去發掘孩子的潛能,但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否有真正聽到孩子心內的聲音呢?

"讚美和接受讚美,以及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也是濕水彩課裡重要的學習"

在現今的教育體系裡有多少老師能將如此的理念傳達給學生,甚至在目前許多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的想法下,總是期望我的小孩是最好的,在如此追求名次與成就時,是否還能將"讚美與欣賞同儕作品的思維"擠入那小小的腦袋裡呢?這真的值得我們深思!

"新加入的孩子時,就是給他充裕的時間,相信且認同他目前能做的事,直到他能信任我,願意接受我提供的引導"

如此一番話,真是要讓身為孩子父母的我們深感須要閉門思過,在以往每當小孩學習才藝或是課業時,總是希望可以在在最短的時間內可以看到成效,卻從沒想過在那小腦袋裡是否可以消化及吸收,就誠如大角羊所述
"過度的期望會形成「壓力」"
身為人父人母的我們在望子成龍成鳳的當下,是否忽略了孩子心內的感受,當他被壓的喘不過氣時所表現出的反彈不是多數父母所能承受的.

一直到現今看著孩子一點一滴的轉變,內心有說不出的喜悅,相對的也會覺得自己作為父母所修的教育學分太少了,須要向寶山華德福學校的老師學習的地方太多了,也希望老師們可以多給我們一些建議,好讓我們可以隨時修正與孩子的相處與教育方式.

後記:
想當時還在評估是否要讓小孩每天通勤1百公里,且完全是在體制外的教育方式,坦白說起初心中所存在的問號可是不少,但是透過多次與寶山華德福學校的老師接觸與詢問終將心中的問號一一消除,到目前為止我覺得我所作的抉擇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