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臺灣的母親,也是臺灣的宿命。冬學季的地理課程結束在臺灣最高峰:玉山。夏學季從阿里山到海岸山脈。
春學季的報告,有孩子以嘉義為主題,帶我們認識阿里山的風貌,我們以阿里山鐵道的設計者,河合鈰太郎的故事為主軸,透過河合教授的眼睛,看見檜木林之美、森鐵興建的曲折故事、與林業的興衰。孩子繪出河合教授工作之餘,躺臥眠月大石上,仰望檜木林的美景,令人神往。我們雖然無法在課程間親赴阿里山目睹檜木的壯麗,卻能品嚐到阿里山特產的山粉圓。
春學季的報告,有孩子以嘉義為主題,帶我們認識阿里山的風貌,我們以阿里山鐵道的設計者,河合鈰太郎的故事為主軸,透過河合教授的眼睛,看見檜木林之美、森鐵興建的曲折故事、與林業的興衰。孩子繪出河合教授工作之餘,躺臥眠月大石上,仰望檜木林的美景,令人神往。我們雖然無法在課程間親赴阿里山目睹檜木的壯麗,卻能品嚐到阿里山特產的山粉圓。
在數學教育的路上,我們努力地培養數學家,而非只是精於計算。
從一年級接觸數學開始,孩子在不同階段,看到數學的神奇。進入五年級,我們將第一次從數學家的眼光,發現神奇。
我們重新回顧一年級學習1-9的數字,認識各種文明的數字寫法。課堂中,孩子共同設計一副古文明數字牌,發明遊戲,玩得不亦樂乎,也從中認熟了各古文明的數字書寫。古人的計算方式,也與現代人大相逕庭。我們從周朝發明的算籌開始,練習用算籌計算,孩子一開始還很熱衷地發明計算符號,到真正運算時,非常不習慣上乘下、答案寫中排的方式。直呼,還好生在現代。1000年後,算盤被廣泛運用,有孩子年幼學過珠算,今日已忘得一乾二淨,我們觀察算盤各個部份,一邊討論,一邊發現它的使用方式。第一天練習,孩子總在5進位與先算位值大的位數卡住,覺得算盤一點也不好用。到第二、第三天練習,孩子逐漸得心應手,當計算數值愈大,漸漸發覺算盤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