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教育的路上,我們努力地培養數學家,而非只是精於計算。
從一年級接觸數學開始,孩子在不同階段,看到數學的神奇。進入五年級,我們將第一次從數學家的眼光,發現神奇。
我們重新回顧一年級學習1-9的數字,認識各種文明的數字寫法。課堂中,孩子共同設計一副古文明數字牌,發明遊戲,玩得不亦樂乎,也從中認熟了各古文明的數字書寫。古人的計算方式,也與現代人大相逕庭。我們從周朝發明的算籌開始,練習用算籌計算,孩子一開始還很熱衷地發明計算符號,到真正運算時,非常不習慣上乘下、答案寫中排的方式。直呼,還好生在現代。1000年後,算盤被廣泛運用,有孩子年幼學過珠算,今日已忘得一乾二淨,我們觀察算盤各個部份,一邊討論,一邊發現它的使用方式。第一天練習,孩子總在5進位與先算位值大的位數卡住,覺得算盤一點也不好用。到第二、第三天練習,孩子逐漸得心應手,當計算數值愈大,漸漸發覺算盤的妙用。
接著,我們討論神秘數字0,原來,數字0一直到西元800多年,才被印度人正式寫出。孩子終於明白,為何以往的計算總是避開數字0,至五年級才正式登場。
孩子認識第一位數學家,是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他的故事帶一點傳奇色彩,正符合古希臘的人類意識。孩子從畢達哥拉斯的故事看見,為了尋找真理,不惜遠走他鄉,忍受奴役與痛苦,最後獲得當時最高深的學問,回鄉創辦學校。畢達哥拉斯的辦學方式,特別令孩子驚奇。也許這是孩子第一次感受到,原來學習要付出多麼大的勇氣和努力。
畢達哥拉斯在巴比倫學習,發現奇數與偶數、數字與幾何圖形的關係,發展出三角型數、正方型數和矩型數。我們準備紙杯,請孩子實際排出三角型數,當孩子將紙杯一層層往上疊,又緊張又興奮,尖叫聲連連,最後竟完成21排的三角型數,當排好的紙杯「唰」地一聲被風擊垮,孩子第一次經驗到崩裂瓦解的震撼。
如同畢達哥拉斯創辦的教育,得不停觀察,發現原理。孩子雪亮的雙眼,很快就察覺黑板上不同的數列,稱之為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我們一起嘗試各種數列,找尋定義與法則,並進入等差級數與等比級數的計算。當孩子自己發現原理,計算就不那麼困難了。
課程結束了,畢達哥拉斯仍未走遠,偉大的畢氏定理,將在下一年等著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